查看原文
其他

爆款揭秘 | 3.2亿!创意动画《深圳红》“红”了,“95后”团队这样讲党史……

新闻路小编 深圳报业集团 2023-03-16

融媒体时代,受众对优质信息的关注度、渴求度显著提升,深圳报业集团各媒体深入挖掘优质内容、积极创新产品形式,爆款佳作屡屡“刷屏”。这些成功破圈的产品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就让新闻路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去揭秘这些爆款诞生的台前幕后,感受产品制作背后一路火花带闪电的“神操作”吧!


今天是7月1日,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首期“爆款揭秘”,我们契合建党主题,带大家了解由深圳报业集团读特客户端制作、全网传播量达3.2亿的《深圳红》原创党史系列黏土定格动画,揭秘作品创作的台前幕后故事。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深报青年,用他们独特的创意来讲党史故事,惊艳的背后有多努力,看完只想给他们点赞~





“95后”主创!

创新黏土动画✖党史故事的跨界联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每家媒体都铆足劲,想做出破圈的传播产品。那到底怎么样才能出圈?2021年6月初,读特客户端首席执行官、总编辑蓝岸,读特客户端首席战略官、常务副总编陈建中牵头成立项目组,开始策划建党百年的融媒产品。要讲好党史故事,生动有趣、老少咸宜是大方向、大原则!要让观众都能一看就懂,并且不觉得枯燥无味。这对于平均年龄不到26岁、基本都是“95后”的主创团队来说,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就在大家抓耳挠腮,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声音化解了所有人的烦恼——“做个黏土动画吧,怎么样?”,原来项目组有个“宝藏女孩”王晓林,她是一个学过动画、做过平面设计的新媒体小编。作为主创团队负责人兼导演,王晓林告诉大家,比起二维动画,黏土动画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质感。通过小泥人讲大故事,用实物重塑历史场景,用人偶角色演绎党史故事,能让观众更好地融入故事里,引发情感共鸣。

 

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个不错的“idea”,越听越兴奋,恨不得马上开干!在迅速的“排兵布阵”后,包括导演、文案、道具制作、摄像、剪辑、配音等在内的制作团队正式投入生产。


《深圳红》第一季项目组。


做一部黏土动画,整个过程分为前期准备策划、中期制作搭建、后期拍摄合成三个阶段,大概需要一个月到一个半月。

 

整个策划以深圳党史和革命故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从准备大纲开始,便以尊重史实、严谨创作为基本原则。读特团队也积极邀请深圳党史专家担任项目顾问,为项目的开展提供史实支撑。

 

主创团队在发掘深圳相关党史故事时,了解到黄学增曾在深圳开展农民运动及建立深圳第一个党支部,便果断将黄学增定为“男主角”。“第一个党支部和第一部黏土动画,两个第一叠加,就定下来第一部动画的主题。”王晓林说。之后,主创团队查阅了大量的史实和资料,并与专家顾问进行多次交流后,才敲定第一期动画的故事大纲。紧接着,又与导演和摄像沟通,定下分镜头脚本。

 

“这个大纲打磨了十遍才定下来,我们都是加班加点,抢时间干。”王晓林说。

 

之后,为拍好第二期深圳“神枪手”刘黑仔和第三期、第四期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的故事,项目组还分别去到大鹏刘黑仔纪念馆和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实地考察,从馆长们那里“挖”到了很多上网搜不到的趣事和史料。


《深圳红》第一季动画视频海报(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

《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时长:3分钟

《东纵“神枪手”勇救美国飞虎队大兵》,时长:3分钟

《文化名人大营救之穿越封锁线》,时长:3分38秒

《文化名人大营救之胜利归来》,时长:5分13秒

微电影《揭秘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时长:8分41秒


一天捏一个泥人!

小编摄像从零开始学变身“匠人”

分镜头脚本定了,就要进行角色设计“捏泥人”和场景制作。团队成员除了王晓林之外,其他人全是读特客户端的新媒体小编,完全没有接触过黏土动画。但第一期视频有14个小泥人要捏,还有大场景需要制作搭建……

 

时间紧迫,不能把所有任务都压给一个人。怎么办?从零开始学!



泡沫板怎么切割,材料怎么粘连,泥人如何能站稳……大家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才慢慢摸索出成功经验。当时,为了让团队有更好的学习和创作环境,读特还特地协调了一个独立办公室给项目组。王晓林对文案陈苑婷和摄像邱伟斌进行简单的泥塑培训,教会基础操作后,三人再一起在网上找视频,深入学习“捏泥人”,然后买材料,一切从零开始摸索。


捏第一个主人公黄学增时,王晓林整整研究了两天才捏好。上手之后,王晓林和陈苑婷分工合作,一个人一天只能捏一个小泥人,最终花了一周多的时间才捏好动画里的主角们。“人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陈苑婷说。

 

场景方面更复杂。要想真实地还原历史场景,得用到石膏、草粉、仿真水泥、颜料、木板、水景造水剂等数十种不同材料。王晓林说:“初期创作时正好赶上疫情,场景部分的材料很多店家都不配送,下了好几单才能成功买到。当时,能收到快递是最快乐的事情!”

 

材料收齐正式布景时,最让人头大的就是仿真草粉,不仅到处飞舞,还容易附着在衣服上,办公室每天都在上演“绿野仙踪”。在做海景时,甚至试过用真水,结果“水洗办公室”……


大道具制作花絮。


5秒的镜头拍一整天!

一集动画拍了10000+张照片

主角和场景制作好后,就要开始“放大招”了——拍摄。

 

整个拍摄过程是在一个不到2平方米的小隔间里完成的。每一个镜头的动态效果都需人为调整,拍一帧就得摆一次,如此不断循环,如果中间出了差错就必须重新拍摄。从白天到晚上,不停换着人拍。第一期视频,团队拍了超5000张照片。第二期视频,团队拍了超10000张照片,形成视频后再剪辑成3分钟的视频产品。

 

最多的时候,场景里要同时出现20多个角色,拍摄量非常大。邱伟斌拍完一张照片,小伙伴一同上阵,给20多个小泥人调整动作。“一个短短五六秒的镜头拍了整整一天。”邱伟斌说。


镜头拍好,剪辑师魏丹要从海量素材里,选取效果最好的镜头,并对每一帧照片进行处理,做特效。当然,配音也对整个视频的呈现效果起到重要作用。为了达到说书的配音效果,陈致远连续几天试了不一样的配音,而且一人分饰多角,还要模仿打电话等效果音。场景里的音效和配音经过了多次试听和筛选后,才正式选入成片。


拍摄进行中。


2021年6月30日,历时一个月的创作,《深圳红·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正式上线。视频通过“小泥人讲大故事”的表现手法,讲述深圳党史和革命史,弘扬深圳红色文化。此后,读特客户端正式成立“泥泥泥”工作室,项目成员进行机动调配,最多时达到10人,陆续推出深圳“神枪手”刘黑仔营救国际友人和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等红色故事黏土动画故事。


读特客户端在筹备《深圳红》原创党史系列黏土动画第一季微电影《文化名人大营救》时,通过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的协调,项目组前往广州采访了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之子曾德平先生、副司令王作尧之子王勇前先生,通过两位老人的口述,更加真实地还原文化名人大营救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最终形成了动画和真人访谈纪录片相结合的微电影创新产品。


项目组采访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之子曾德平先生。


采访间隙,东江纵队副司令王作尧之子王勇前先生观看《深圳红》系列视频。


《深圳红》系列动画第一季被国内外超70家媒体平台转发,线上线下反响热烈。截至发稿时,《深圳红》第一季五部动画视频全网综合传播量达3.2亿次。


2021年12月,在纪念文化名人大营救80周年之际,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2号展馆开设“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原创黏土动画《深圳红》专题展览”,该动画的黏土人物和场景成为常设性展览,免费对市民开放。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原创黏土动画展。


媒体融合,创新无止境。《深圳红》未来将做更多尝试,利用各种方式和创意,在内容呈现、跨界合作等方面持续破圈,讲好深圳故事。


《深圳红》原创党史系列黏土定格动画荣誉一览表


2021年10月27日, 2021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中国5G+视听传播产业论坛,“新百年•深融合”2021媒体视听优秀案例奖。


2021年12月,广西金嗓子杯“百年荣光”城市党媒短视频大赛一等奖。


2021年12月,广东省“网络传播精品工程”三等奖。


2022年4月,深圳市版权协会第十届“深圳版权金奖”。


延伸阅读

创造性转化:党史小泥人动画走红的内在机理

点击链接立即查看,从理论上解读“小泥人讲大故事”为何可以成为爆款。



策划:深圳报业集团办公室执行:深圳晚报融媒创意传播中心责编:黄丽娜 采编:刘敏华、吕薇视频、图片来源:读特客户端审校:李立新、王素嫣、吴锡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